预备(2)班 学生:刘瀚廷 家长:赵静 今年春节,儿子刚刚过完12岁的生日。从刚出生45公分长6斤7两的小毛头到1.55米60斤的瘦长条,12年的光阴飞驰而过。回望这10多年,伴随儿子的成长,对他的教育也是一个漫长艰辛且不断学习的过程,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家长和孩子一样,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地修正教育观念和方法,并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量身定制一套教育方式。 简而言之,陪伴孩子的成长及教育过程,就如同种树,从小树苗开始,浇水、松土、施肥、除虫一样不能少,还需要不断地剪枝、修杈,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具体说来,我的教育观有以下几点: 一、克服焦虑,激发孩子自主学习意识 作为70后的父母,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曾经的我们从小到大学习并不需要父母过多参与,也没有各种课外补习班和兴趣班。而现如今,传统的教育在理想与现实间撕扯,令家长们陷入无穷的焦虑和困惑——既想让孩子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时光,又纠结于激烈竞争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样的困惑我也同样经历过,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焦虑不断增加,曾一度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和身体健康,也容易在焦虑的状态下做一些错误的决定,最终却适得其反,让孩子恐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需要克服焦虑情绪,不盲目攀比,不拔苗助长,将人生看作一场长跑,将填鸭式的学习改为兴趣培养,理性对待课外补习,激发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只有孩子自己认知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和态度,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独立乐观性格养成,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培养在我看来尤其重要。老式的教育模式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能否理解,能否接受。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我更注意教育的方式,尊重孩子,培养其乐观、独立的性格,加强思想和行为上的正确引导,而不是强硬地灌输某种思想,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做自己的主人。可能刚开始,并不会非常顺利,孩子总会逆着父母的思想和意愿,难免会有抓狂的时候,但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贵在坚持。 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抵抗挫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来看,学生时代只是我们求知的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进入社会后,面对社会各种复杂状况的应对能力。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父母不能替孩子解决所有烦恼,孩子也需要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学会面对和调节状态:诸如考试没考好、和同学闹别扭、被批评……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挫折,让孩子去解决。因为我始终相信,只有那些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未来才能微笑面对人生。 三、健康无价,运动磨炼孩子的意志力 古语有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能让孩子的学习更有动力和持续性,也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时间花费在了学习上,却经常忽略了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我的教育观念里,健康是一切的基础,良好的生活和运动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基础的品德,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既能让孩子保持一个身心健康的状态,又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力。 作为家长,我一直是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坚持锻炼,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诸如徒步、跑步、打球等健康活动,让孩子在亲子、团队氛围的感染下,既获得荣誉感,又能愉悦身心、充分得到锻炼。 四、读书和行走,一个都不能少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我看来,读书和行走都非常重要。只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到实际生活中,可能处处碰壁;但如果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没有知识的沉淀,行万里路也只能是一个个景点切换的走马观花。 读万卷书是一个知识叠加的过程,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并且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孩子阅读的东西越多,他获得的力量就越大。当知识积累到一定极限后自然就会转化为宝贵的财富,记忆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迅速增长,有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也会感慨及讶异孩子们的知识丰富程度。而行万里路,在我看来是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一种方式。因此,我经常会在寒暑假带孩子去旅行,这种旅行并不是游览景点式的,而更偏重于游学,在旅行中锻炼孩子独立自主、坚毅的性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更能领略到各地风土人情,既熏陶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见识,也增强了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大脑。 《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父母的爱也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修炼、以身作则,既成就自己,也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给与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