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4)班 学生:何笑言 家长:高卫红 记得幼儿园大班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女儿跑来和我说,要学一门艺术,钢琴或者舞蹈都可以。第二天一早,我牵着她的小手去了琴房,简单咨询了两句就帮她报了课程,两周后,半吨重的钢琴搬进了女儿的卧室……过去6年的琴童岁月里,女儿从一开始对新事物的好奇,逐渐地发现任何学习都需要考核,然后开始了各种逃避和耍赖,基本功学习总让我们家长感觉很不踏实,好在今年夏天,女儿即将迎来终极大考——十级考试。在同期学琴的孩子年年考级拿证书的同时,我和爱人的想法却出奇的一致——练好基本功,考试分分钟。去年暑假,女儿参加了学琴以来唯一一次等级考试并且以“良好”而非“合格”的成绩顺利通过……所有的这些都历历在目。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父母的信念和坚持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走向。 谁都梦想自家拥有一枚旁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懂礼貌、爱学习、父母天天晒奖状。然而,理想越过丰满,现实往往残酷到惨不忍睹。我们发现缠绕膝下的往往是每天不到6点让你不用闹钟就能猝醒、“狗都嫌”周期冗长、辅导作业时让你分分钟切腹八百回、并且时刻提醒自己“是亲生的!是亲生的”这样的熊孩子。我和爱人都是比较随意懒散的性子,直到女儿五年级下学期才被迫结束“啃老”的日子,一家三口强行“断奶”,于是,自个儿带娃,一切从头学起。虽说已是步入中年的80后父母,“接管”孩子以来,却也长不出传说中虎爸虎妈该有的那副“獠牙”。女儿从小长得比同龄人要快一些,我和爱人一直以来被其外型误导,总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她。她也免不了因为“不听话”而挨过揍。可喜的是,和她的外型一样,较为独立的她天生缺少闯祸基因,在学校里虽然中规中矩不够出彩,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总体还是一个比较乖巧懂事、让人省心的孩子。 进入预初以后,女儿明显察觉到与小学在学业要求方面的差距,主动和我们说,为了能让自己在未来4年初中学习生活取得不错的结果,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内、课外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上。比较起那些时刻需要“被提醒”的孩子,女儿能有如此感知和行动,老母亲顿感欣慰!我和爱人在孩子学习辅导方面也有明确的分工,而且有言在先,绝不在孩子面前就对方负责学科的辅导方法和结果指手画脚,有意见可以事后单独探讨总结。于是女儿每天的作业辅导都要经历“冰火两重天”的锤炼,爸爸抑制不住怒火中烧地嘶吼和妈妈“一棍子后给一颗糖”的丧系做派是女儿夜生活的常态。庆幸的是女儿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了某种让自己最舒服的适应状态。辅导作业我们秉持“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发现问题要迎难而上而不是捂住耳朵躲闪,只有将孩子真正从一知半解的懵懂状态带入到完全明白、彻底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才是作为孩子人生第一“引路人”的真正职责所在。孩子在过程中的点滴表现同样也影响着长久以来年纪渐长,却“不更事”的父母,让我们渐渐学会静下心来换位思考,对失误进行及时反思纠正。尽管孩子的成绩总有起伏,我和爱人摸索合适教育方法的道路不会停止。从此我们的脑海中不再单纯充斥着维系生计的工作,还有每天按时回家的责任牵绊。 尽管随着孩子学业的深入,没有多长时间我和爱人也将非常无奈地自动转入只管吃喝拉撒的“后勤保障”的队列,但是我们始终非常清楚一点:全力以赴支持她最初的选择,鼓励她不忘初心,一路走下去,结果一定不会太差。学习和成长路上也许偶有烦闷、偶有退缩、偶有懈怠,都没关系,不多过问细枝末节,不是因为关心不够,而是我们都非常清楚,最应关注的是终点在哪里。 孩子,愿你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要懂得微笑面对周围的一切顺遂和挫败,那些都将是你成长道路上的曼妙风景。当你偶尔疲惫想喘息再行的时候,记得回头看一眼,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不远处守候着你。 加油吧,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