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2)班 学生:丁阳 家长:薛丽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在我们做父母的思维中已经变成亘古不变的定律。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在每一个家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于很多家庭围绕的中心就是孩子,从孩子孕育的那天起,父母就开始未雨绸缪,给自己的孩子开始规划宏伟的蓝图,希望他或她能登上人生的顶峰。殊不知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让他们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快乐健康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从大儿子从降临开始,我感觉周围的世界仿佛换了一个。可以说,和儿子的磨合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他在成长中不断学习新鲜事物,而我,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断的学习着如何建立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又有更多的教育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都是我们第一遇到的,需要去尝试和适应,为了少走弯路,需要不断学习和纠正我们共同成长的方式、方法。 下面,我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家大儿子成长经历中的一些趣事和教育经验。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儿子从3岁开始我们就要求他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告诉他你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了,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开始自己去做,这样才能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长大后才能更好的保护爸爸妈妈。 对小孩子来说,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感觉就像得到了一个新的玩具一样,吃饭可以自己挑选自己喜欢吃的菜,洗澡再也不需要受大人的约束了,洗的过程中可以玩玩水,吹吹肥皂泡泡,可以说每件事情都让他感觉到了自由的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失去了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惰性驱使了。吃饭时候,他不想自己吃。有一次吃晚饭,大家坐在桌子上开始吃饭,儿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耷拉着脸,我便问他“我们家的小小男子汉,你怎么啦?现在是吃饭时间,赶紧吃饭吧。”他说:“我现在还不饿,我不想吃”,我说:“到吃饭的时间不吃饭,过了这个点我们就没得吃了,并且零食都会被爸爸没收,到时候就只能饿肚子啦”。可能感觉是现在不吃,下午可以吃零食的愿望会落空,儿子就开始吃了,刚吃两口,他又开始说:“妈妈,今天我拍皮球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弄伤了,现在不好拿勺子了,我想让你喂我吃。”我说:“那你把手给我看看”,我假装给他检查一遍,我说:“没有伤呀,应该问题不大,一点点的伤痛对我们小小男子汉来说这都不是问题,我们要学会坚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的”。于是,他乖乖的开始自己吃了。但是他吃得很慢,吃一口就东摸摸西敲敲,我在旁边说:“吃饭的时间就应该好好吃饭,以最快的时间把吃饭这件事情做完,然后我们就会有多余的时间来安排做别的事情了。”但这个时候他根本听不进我的话,他该怎么吃还怎么吃,奶奶在旁边看了着急并渐渐失去了耐心,便说:“你这样吃太慢了,饭菜都凉了,还是我来喂你吃吧”。当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他脸上露出了他得逞的笑容。这时候爸爸发话了:“不允许喂,饭菜凉了是他自己造成的,这个结果需要他自己承受。”这时候小家伙马上就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坐在那里了。哪怕慢点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自己吃完。 吃饭一直都是这个状态,没有太大的改变,直到有一次发现他吃饭特别地快,并大声的说我吃完了,我是第一名。我们都有点诧异,今天吃饭咋这么快?当时我们表扬了他,并没有在意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后来发现他已经把这种状态变为了常态,我就开玩笑的对他说:“我家的小男子汉真的长大了,现在吃饭都是这么棒。”结果他的回答把我们都惊讶到了。他说:“上次我看到爸爸感冒了,还在家做工作,妈妈让爸爸不要做了,休息一会再做,但是爸爸说做任何事情不管大小都需要认真的去完成并做到最好、做到有始有终。” 听到他的回答,在惊讶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他说的这个事情仅仅只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情,他要不提我都忘记了有这个事情。但确实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情就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也正是印证那句话——孩子的好坏都是有家庭的环境来决定的。 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不再全身心的去规划他的未来,而是重新规划我的生活方式。例如:我坚持每个休息日都花两个小时去读书,同时让他在旁边安排自己的事情,渐渐的发现他从原来只玩玩具,慢慢开始拿起书本看书了,而且也变成了一种习惯。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榜样,试图让孩子做到的,家长应该首先自己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