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1)班 学生:李安珂 家长:曹小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会,孩子的很多思想行为都是从家庭首先蓄养起来。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从人的童年开始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小学、初中阶段是孩子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作为家长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孩子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家庭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用书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孩子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经历,让家庭“墨香弥漫,书声琅琅”。作为家长,对创设书香家庭,我有以下心得。 一、 关注家庭环境,创设书香之“场”。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除了学校,家是孩子所待时间最长的场所,而在家庭生活中,房间是孩子所在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庭氛围的创设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对于孩子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应注重家庭环境的布置,尤其是孩子的生活房间。家庭不应该只是生活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经典世界的熏陶场、磁性场。关注家庭、房间布置的细节,创设书香之“场”,势在必行。 “让每一扇墙壁都说话,发挥每一扇墙壁的育人功能。”这是我始终倡导的理念。在孩子很小时,家庭的布置应整洁美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孩子能尽快地喜欢这个家。如我在书桌前贴上一些童话故事贴图,有机会就讲解一下,潜移默化,灌输成长的理念。书橱架上摆放几盆花草,显得富有生机,左右两面墙壁上挂上一些时尚、高雅的图画,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寓于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让孩子踏入家的那一步就产生一种愉悦感,成为他们顽强拼搏、健康成长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富有书香的家庭文化可以使孩子精神振奋,身心愉快,从而焕发学习的动力。 为把有限的空间改造成无限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在房间里建立起“角落文化”,为孩子搭建一个自主读书获取知识的平台。建立孩子成长展示栏,反映孩子生活和特长的园地。如“书画作品”、“优秀作业”等栏目,让孩子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让孩子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从而使孩子的个性不断的得到发展,心理素质不断的得到锻炼,同时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 让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让家充满文化的气息,成为家长、孩子心灵交汇的场所。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方式,营造书香之“途”。 去年我分别和孩子一起读曹文轩的纯美文学系列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书。今年孩子几乎成了“赵丽宏的超级粉丝”,他的《旷野的微光》一书,我和孩子轮流读。在读书时,让孩子模仿央视“朗读者”节目演一演、读一读 ,孩子毫无拘束,畅所欲言,有时半天下来,还觉得意犹未尽。 在孩子很小时,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每天中午,我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语言给孩子读故事。开展“用耳朵读书”的活动时,我总是去精心挑选读物,以引发阅读期待。在我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总是静静的,用眼睛看着我,侧耳倾听着,有时微笑,有时会睁大眼睛,一脸惊奇,有时还会哈哈大笑……见孩子爱听,我心里也乐滋滋的。在“用耳朵读书”过程中,我还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欲望。故事会结束时间一到,我就会嘎然而止。孩子让我继续讲,我就会说:“你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可以自己去看呀!”就这样,慢慢地,孩子就开始自己看书了。 三、搭建展示平台,享受书香之“乐”。 “记”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为使读书成为孩子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我认真教给孩子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孩子利用《摘抄本》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摘记,锻炼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留下了孩子个人成长的历程。采、编、抄让孩子自己完成。写完之后,让孩子自己保管,时时提醒孩子阅读、回顾,激发了孩子创作和创造的热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幸福感。 书香家庭建设以来,孩子看书的兴趣更浓了。孩子不仅爱看书了,知识也更丰富了,他的视野也宽广多了。家庭好比一个无形的磁场,吸引着孩子,指引着孩子不断向前进;它是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它是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孩子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