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校迷你智能温室科技实践课程已经在线上火热开展。本学期,学校将整个科技实践课程从线上转移到线下,课程主讲老师王老师也从屏幕后来到了课堂中,带领同学们继续探寻迷你智能温室的奥秘。

搭建温室设备 智能温室需要多种电子仪器,其中各种不同的传感器是智能温室中的主要设备。王老师介绍了每个传感器的部件及相关的用途,并指导学生进行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组装和搭建。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在不断尝试和实践操作中收获科学知识。




启动“智能”温室 温室环境需要有适宜的温度,还需要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他环境因子如土壤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监测和调控,这就需要用到更多综合的信息和数据。王老师指导大家应用电脑编程结合传感器应用对温室环境进行智能检测,带领大家感受物联世界,体会物联互通的的神奇应用效果。




感受科技成果 课堂上,同学们拿来提前准备的土壤、水分等材料,一边观察温室环境,一边进行编程。经过编程的传感器数据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数据波动。王老师悉心指导同学们调试编程指令,观察传感器数据,并详细记录测试数据。经过真实场景中的反复测试和多次调试,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智能”温室的工作原理,体会到了科技和智能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这次科技实践课程,同学们不仅学习了智能温室的先进科学知识,更在观察、体验和动手实践中不断提升着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希望这次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撰稿:郭程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