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2浦东新区未来科学之星培养计划之科学家进校园”项目基地学校之一,我校特邀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殷海生教授为我们带来《昆虫与人类》专题讲座。8月25日15点15分,全体师生通过“未来科学之星”小程序共同观看直播,积极参与学习。
专家介绍

殷海生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0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昆虫分类学研究,1995年编写出版《中国蟋蟀总科和蝼蛄总科的分类概要》,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5部, 申请专利2项。撰写科普文章60多篇,出版科普书籍4本。先后获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各类奖项30多项。

谁是地球的“主人”? 殷教授对昆虫从汉语言文学角度展开了剖析。他说到 “昆虫”中的“昆”字在汉语中有“许多”的意思,这就说明在地球上昆虫数量非常庞大。它们又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种类多数量大,所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广泛分布。殷教授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谁是地球的“主人”?他说,追根溯源昆虫在地球上生存已经长达三亿年,而人类却仅有数百万年,不言而喻,昆虫比人类更早出现在地球上,它们才是地球真正的主人。

自然界能否离开昆虫? 殷教授为同学们科普昆虫在自然界维持生态稳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昆虫在生物类群中占整个生物种类的60%,它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占据重要的环节,为其他生物供给物质和能量,还作为自然界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发挥作用。昆虫这一渺小而伟大的生命在自然界中的神圣意义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昆虫和人类的关系 殷教授通过三方面内容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讲解。一方面是常见益虫对人类的帮助,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中药等各种用途,甚至还能食用,还有神奇的黑水牤,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消灭厨余垃圾,粪便又可作为肥料;另一方面教授介绍了有害昆虫,如生活中常见的苍蝇、蚊子、跳蚤等被称作卫生害虫,白蚁属于建筑害虫,蝗虫和蚜虫被称为农业害虫。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有它的意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只有和他们和谐相处,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动人的昆虫文化 殷教授还讲到了有关昆虫的文化,古有文人喜爱饲养鸣虫、斗蟋蟀,从而产生虫具和蟋蟀文化。很多昆虫被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人类美食而享用。一些昆虫因具有特殊的构造和色泽被人们制作成各种的装饰品和物品。殷教授娓娓道来,动人的昆虫文化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讲座的最后,殷教授解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他对同学们开拓的思维和善于提出质疑的精神给予肯定,鼓励同学们只有不断探索大自然,才能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体验。感谢殷教授为我们带来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专题讲座,感谢殷教授通过小小的昆虫为同学们展现了一个大大的生态世界,让同学们畅游在昆虫的世界中回味无穷!








撰稿:初三1班 桂霁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