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导师小妙招】第一期:告别居家拖延症 做时间管理小达人(一)
发布时间:2022-04-17 星期日 11:38点击数:326
  关闭窗口  
       

转自浦东德育


告别居家拖延症 做时间管理小达人之一


微信图片_20220525105635.jpg


编者按

当前,在全市齐心抗疫的形势下,学生各自“宅”家,进行线上学习。没有了学校生活的按部就班,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时间管理成为决定孩子居家学习效率高下的关键。而由于线上教学的特定形式,每天各类学习软件上各种提醒、各类上传也是应接不暇,当任务变得琐碎繁多而又缺少了老师面对面的统一指导,学生对时间的统筹规划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全员导师制背景下,作为一名与学生结对进行帮扶与指导的导师,该如何在在线教学期间发挥自己的有效作用,引导学生,助力家长,帮助每个家庭共同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和居家学习统筹规划能力呢?一起来看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家庭教育中心组推出的“导师在线行动小妙招”,让孩子们的线上学习不再忙乱无序、杂乱无章。


四问带你走近“时间管理”

【一问】何为“时间管理”?

导师解读: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丢失便永远不可追回。但每个人都可以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以发挥其最大价值。时间管理就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


【二问】未成年人也有必要进行时间管理吗?

导师解读: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已成为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成长成才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管理好时间对于未来的成功更加至关重要。

能够合理管理时间的学生,在同等时间里能够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这样的自我效能感和时间掌控感,又使其在下一次面临任务时,有着更高的任务投入度和时间管理倾向,形成了“高效时间管理—→高效、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高自我效能感、高时间掌控感—→高效时间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问】为什么每天都很忙,效果却不佳?

导师解读:理论上来说,可供每个人支配的时间都是等量的——每天24小时。有时,“忙”只是一种焦虑的心理状态,未必是客观事实。

 看似被各种事务填满,但实际上在完成每个具体事项时,并没有真正做到高效。低速的运转、拉长的战线,占满了时间,甚至挤占了必要的休闲和休息时间,这又会影响到后续的效率和状态。此外,任务安排没有区分轻重缓急,导致顾此失彼,更加手忙脚乱。这些都是看上去“繁忙”却无序,“碌碌”却无为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220525105631.jpg


【四问】有时,明明在做着喜欢的事情(如打游戏、刷手机……),回避着不喜欢的事情(如做作业、做家务……),为什么仍然觉得压力山大,快乐不起来?


导师解读:拖延行为只在一开始会令人感到愉悦,随着拖延时间的不断延长,截止日期的不断临近,往往会引发更加强烈的消极和负面反应。如,睡眠紊乱、焦虑、自责,甚至自暴自弃,放弃完成任务等。这种拖延和放弃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不具备控制自我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所形成的负面自我认知,在下一次面对任务时,会再次因不能胜任的自我评估,而导致拖延行为。


微信图片_20220525105627.jpg


因此,与良好的时间管理相比,拖延行为会形成“拖延—→任务失败—→低自我效能感、低时间掌控感—→再次拖延—→任务失败……”的恶性循环。这种行为模式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



四招带你学会“时间管理”



【妙招1】牢记帕累托法则,寻找关键20%


时间终究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时间,无差别地平均花在每一件事情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时间永远不够用。帕累托定律,又称为80/20效率法则:那些占据了绝大多数精力的琐碎事件,其实只产生微小的影响,而那些少数但重要的事件,才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因此,要把主要精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出色地完成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选择性寻找,而非巨细无遗的观察;只在几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寻找自己的20%,让精力有的放矢。这便是帕累托法则的宗旨。


微信图片_20220525105623.jpg


【妙招2】划分时间四象限,确定轻重缓急


 既然已经知道了不可奢求面面俱到、事事完美,那究竟怎样确定任务的主次呢?“时间四象限”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将任务按照“紧急”和“重要”两个维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其中,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应排在第一位,要立即做完;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次之,要分解任务、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去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再次,能不做就不做,或与他人分担着做;对于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应尽量将其摒弃,以优化自己的时间使用效率。


【妙招3】掌握番茄工作法,提升专注程度

 提高专注度也是时间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番茄工作法”是很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具体操作方法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在番茄时间内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无关的事,直到番茄钟响起,这时在纸上贴一张番茄贴纸或画一个×之类的记号,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左右)。每4个番茄时段后,可以多休息一会儿(15~30分钟)。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根据纸上的记录对当日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复盘,可据此对第二天的时间规划进行调整。

番茄工作法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一天下来看着纸上满满的记号,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微信图片_20220525105611.jpg


【妙招4】巧用任务分解法,提升任务内驱力

对于一项自认为具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任务,可将任务进行分解。将一个远期目标,大而化简,分解为若干个小的易于实现的目标。这样做,可以防止因为对任务难度的恐惧而导致的拖延,且在每一个小目标实现之后,都能够产生即时满足感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推动下一步的行动。



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范晓芳供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