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展成效 聚力笃行再精进|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促进初中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设计研究》中期汇报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4-05-17 星期五 15:09点击数:205
  关闭窗口  
       

为进一步优化研究思路,夯实研究过程,确保课题研究的稳步前进,5月14日下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促进初中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设计研究》中期汇报活动成功举行。我校作为课题实验校、区学科高地基地校,承办了此次研讨活动。




会议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陈明青老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杨兰博士,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部副部长俞慧文老师莅临指导,浦东新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课题主持人杨颖老师主持本次活动,来自浦东新区近20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参与汇报会。




校长致辞 明确研究意义

活动伊始,我校刘明诚校长发表致辞,对各位专家和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强调我校作为课题实验校和学科高地基地校,致力于将思政课程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他期待在专家的指导下,这项工作取得更加扎实和突出的成果。




汇报展示 彰显研究亮点

课题组成员育民中学林逸云老师和陆行南校顾丽老师分别就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为推广高桥老街出谋划策”和寒假长周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为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言献策”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汇报。她们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设计背景、设计思路、主要内容以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情况,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和亮点。




课题主持人杨颖老师作项目研究中期汇报。杨老师详细梳理了课题研究的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为与会的老师们提供了多维度的研究视角和实践价值。




专家引领,深化研究内涵

在专家指导环节,专家们就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及阶段成果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就后续研究方向和策略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图14.jpg


俞慧文老师首先表达了对课题组的充分认可,赞扬了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与不懈努力。她鼓励教师们继续深挖教育资源,寻找更广泛、更多元的育人途径,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协同。她强调,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为“大思政课”的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图11.jpg


杨兰博士对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课题中使用的问卷与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精准解释。她特别强调了“有机”二字的重要性,指出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从学科知识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变。她建议老师们要紧密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


图12.jpg


陈明青老师则聚焦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和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设计,为在场的老师们提供了深入而细致的指导。她强调,课题的深入研究需要明确核心概念,确保研究方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她建议老师们要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设计,确保活动能够紧密围绕课题目标展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图13.jpg


本次课题中期汇报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专家精准的视角、宏观的站位及高效的指导,为课题研究注入新的动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为新课改下的思政课教学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成果。


     
       
  关闭窗口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