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南青年勇赴“疫”线 志愿服务担当彰显|记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区疾控中心志愿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2022-03-22 星期二 10:18点击数:1048
  关闭窗口  
       

3月15日晚,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党团员教师群里被一条信息引燃:接上级紧急通知,需要志愿者紧急支援一线防疫工作。消息一出,我校党员教师罗逸珍老师和青年团员牛孟晗老师丝毫没有犹豫,第一时间火速报名。


微信图片_20220317211536.jpg


16日,她们临危受命,被派往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参与志愿服务。分秒都不敢耽搁,她们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工作岗位,迅速投入到病例流调信息的整理和录入工作当中。




她们的工作看似简单重复却又至关重要,一接收到“流调信息”,她们要立即查找相关信息、核对资料、复制信息、整理文件并及时上报。每一个流程,她们都小心仔细,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步骤,力争做到不出纰漏的完成每一项任务。从早晨到晚上,从白天到黑夜,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她们却丝毫感受不到疲倦。因为亲眼目睹了一线医务工作者们的敬业,她们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只要能让流调信息完善准确,让疾控中心能够精准防控,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两位老师心中涌动着这样的信念。陆南的教师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战疫一线传递着爱与希望。


同心抗疫,一起向未来

——牛孟晗


微信图片_20220321105502.jpg


的妈妈是山东某市疾控中心的一名护士,还记得2020年新冠疫情来临之时,作为流调人员的她从大年初一开始,一周7天无休、24小时待命、接到电话立刻出门……那时的我总是心疼她太累,更担心她被传染。妈妈却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必须这样做。我也很荣幸能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那一年妈妈的话音犹在耳畔,转眼间我竟也成为了一名“防疫工作者”。




今年,当新冠疫情再次来袭,我总在想着我能为防疫工作做些什么。终于,3月15日晚22点30分,陆行南校教工团群里发布了浦东新区教育局紧急招募10名志愿者的消息,我不由分说第一时间报名,并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上岗”的通知。

当天晚上,我一边连夜向妈妈“取经”,一边上网搜索,做足了准备工作,却久久没有收到消息。3月16日上午11点,手机铃声终于响起——“牛孟晗老师,请你12点半到浦东新区疾控中心集合,参加流调工作,请服从疾控中心老师的安排。” 跟妈妈的工作一样,流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我立刻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背包,在去疾控中心的路上,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白衣天使老妈,现在我终于能隔空与你并肩作战啦!”。

来到疾控中心,我加入了信息组,负责在后台整理病例信息,为专业的工作人员分析病例之间的联系提供帮助,也为发布确诊信息提供支持。看似机械性的复制粘贴,也需要万分仔细,不能出错。不知不觉已是深夜11点多,在信息组老师的催促下,我收起电脑准备回家,但她们却依然坚守岗位,直到通宵。我站在楼下,望着灯火通明的疾控大楼,想着这些整夜不能合眼,靠咖啡和泡面提神充饥的疾控人,还有守护在后方每个角落的无名英雄们,真切地感受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罢了。

第一批疾控流调志愿者五天的服务期很快就结束了,刚刚熟悉了工作的我,在学校领导、部门同事和家人的支持下,向团区委老师提出:“我会处理好本职工作,安排好休息时间,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请让我与我的信息组战友们继续一起战斗,与我老家的母亲继续隔空并肩作战,与千万的志愿者们勠力同心,共同赶走新冠!”


微信图片_202203211513304.jpg


现在作为第二批疾控流调志愿者组长的我,仍然继续奋战在岗位上,希望更多的青年们能够加入我们,我们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待疫情结束,一起看春暖花开,一起向未来!


微信图片_202203211052031.jpg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罗逸珍


微信图片_20220321151330.jpg 


记得几天前看过一个视频,大致是讲述疫情之下核酸检验者的艰辛工作,当时深为动容,也暗暗下定决心:“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现在,我终于实现了“愿望”。

3月15日晚上十点半,学校党支部和教工团里发出一条信息:接上级紧急通知,需要10名志愿者紧急支援防疫一线。我第一个想法是拿起手机拨通电话报名,但转念一想:不行,我明后天还有直播。放下手机,准备入睡,可躺在床上,我却辗转难眠。十分钟后,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我还是拨通了负责志愿者招募的老师的电话,并说明了来意。老师得知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时,委婉地对我说:“我们目前需要明后天能立即上岗的老师,你确定你可以吗?”我想了想,坚定地回答道:“我可以,一上完直播课我就立刻赶去疾控中心。”电话那头的答复是:“好的,请耐心等侯电话通知。”

3月16号十一点半,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进来:“罗老师你好,请在中午十二点半之前赶往区疾控中心。”

情况紧急,我顾不上思考,匆忙应付好午饭,带上手提电脑,轻装上阵。

十二点二十分,到达疾控中心。当我踏进办公室,迎面看到的是各位老师忙碌的身影,充斥在耳边的是噼里啪啦打字的声响,以及老师们电话中进行流调的声音。我马上在疾控中心老师的指导下投入工作。当我在整理信息时,老师们在埋头苦干,当我休息时,他们仍在马不停蹄。因在电脑前久坐,我感到腰酸背痛,所以时常站起来活络筋骨,而再看看办公室的老师们,休息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的眼中,除了信息的筛查、输入,再无其他。饭,他们完全顾不上吃,饿了就随手抓起手边的饼干充饥。而晚上更是睡得极少,通宵达旦已是寻常。

晚上收工回家前,在楼下望着依旧灯火通明的疾控大厦,我突然想起了之前很火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从前看到这句话时总觉得它有些煽情,如今这句话却不自觉在我脑中反复萦绕,而我也觉得极为应景,心中除了酸涩,更多的是幸福与感动。




晚间与朋友闲聊,说起这次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朋友调侃我思想觉悟高。可我却觉得,我仅仅只是在疫情面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已。这力量虽轻若鸿毛,但也如暗夜中的萤虫之光,指引我继续前行,为这个城市的抗疫工作,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愿天暖,疫去,山河无恙!愿疫散,情存,你我皆安!


微信图片_20220321105203.jpg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