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期,一味强调成绩并不可取,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民日报》发布了教育孩子的8个关键点,请家长们仔细对照、认真学习,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更好更正面的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孩子本身齐心协力,付出长期而艰辛的不懈努力。 一、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与孩子共进晚餐 建立每天共进晚餐等家庭传统,增进家庭感情,熟悉而亲密的习惯会带给孩子安全感。 2.参加社会活动 带孩子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如学校运动会等。孩子会意识到父母的重视,增强自信心。 3.告别负面评论 成人时常对人与事进行负面评论,会让孩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失去安全感。 4.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让他投入其中,但这并非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或舞蹈课程等。 5.亲近自然 亲近自然可以培养孩子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6.亲近小动物 孩子会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获得成就感。 2 二、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有用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有成就感,喜欢自己变得有用。父母不让孩子付出,长期以往,对于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摧毁性的打击。 2.尊重孩子的家庭成员身份 将孩子当作是独立的人,如尊重孩子请来的小客人,重大家庭变化征求孩子意见,尊重孩子隐私等。只有感觉被尊重,他才会产生正确的自尊心。 3.爱一定要适量 毫无条件的大量付出是一种对自我的忽视,让孩子无法将父母视为独立的人,造成对父母的忽视。适度的爱饥饿感,有得有失,才是懂得感恩的基础。 4.及时纠偏不良倾向。 孩子的叛逆和极端,常常是渴望沟通的信号,应得到重视。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感感受,对于孩子的不良倾向,及时通过教育纠正,不要等到积重难返。 5.别把付出一直挂在嘴上 不断标榜自己的付出,会给孩子形成道德胁迫和压力。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并非单纯理解为感恩父母,而是让孩子接受世界的善意,并有能力回报世界美好。 三、培养直面挫折的勇气 1.给孩子时间体验挫折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能没有挫折,一味替孩子解决问题,会让孩子丧失成长的机会。 2.聊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遇到挫折时,要恰当引导,想方设法把挫折变为教育契机,用聊天的方式聊出解决办法。 3.教孩子怎样看待“坏事情” 用挫折后的激励,引导孩子形成视挫折为机会的心态。 4.把家人困难告诉孩子 把家庭生活的困难告诉孩子,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还能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勇于克服困难的父母,本身就为孩子树立了对待挫折的好榜样。 四、学会自我保护 1.让孩子掌握基本安全常识 让孩子掌握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等基本安全知识。不简单地说“要小心”,而应告诉孩子如何小心。 2.根据年龄进行安全教育 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让孩子学习自我保护,可以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采用多种形式传达知识。 3.学会如何求助、向谁求助 告诉孩子,遇到危险时,除了可以找父母、老师、警察,还可以向公园、商场等地方的工作人员、服务台或路人求助。 4.学会拒绝危险要求 当别人让他做出某种行为时,需考虑“这件事是否有不良影响”等。当孩子发展“存在危险”、“有不良影响”时,要敢于说“不”。 5.关注孩子情绪变化,与孩子多沟通 与孩子经常交流,向孩子传达一种观念——父母是他最坚实的依靠。当孩子诉说心事,一定要耐心倾听。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可靠的,愿意听他们说话,关心他们。 五、敢于梦想 1.不要否认孩子的梦想 在孩子有梦想时,给予支持,不要让自己的意见过多干涉孩子的梦想,懂得放手让孩子去做。 2.鼓励孩子 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3.善待孩子的兴趣 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奔驰的头脑。发现孩子不曾被挖掘的东西、被隐藏起来的不被满足的潜质,让他慢慢成长。 六、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1.让孩子换位思考 没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对方有什么感受。 2.告知结果 孩子的行为总有动机,但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某种行为,并不能实现原本目的,他们自然会选取更明智的行为。 3.运用社会评价 人受道德支配,若孩子知道大家觉得某个行为不好,下次再想这么做的时候会有所顾虑。 4.接纳孩子的感受 在与孩子沟通,尤其是提意见时,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理解他们,他们才会更愿意听。 5.放眼未来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不正确的社交行为后,还得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社交技能。可以让他们思考,下次遇到同样场景时,该怎么做。 七、合理使用钱财 1.给孩子零花钱 童年时在金钱方面严重匮乏的人,成年后易在金钱方面过分吝啬或贪婪,缺少平常心。 2.鼓励孩子适当赚钱 若生活中有合适的机会,可让孩子体验赚取的乐趣,但不要让孩子以赚钱为乐。 3.培养合理的金钱观 家长应以身作则,不乱花钱,没有攀比心,孩子就不容易形成畸形的金钱观。 4.整理好自己的财富逻辑 人们可能在潜意识中既过分高估钱的地位,又视其卑劣。矛盾心理产生矛盾言行,孩子的意识会被搞乱。若家长在金钱的问题上言行到位,几能给孩子良好影响。 八、正确认识自我 1.讲述孩子成长的故事 孩子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了解关于自己的历史。一本相册可以成为父母和孩子回忆、分享、交流的美妙时刻,提升孩子归属感。 2.在目标中调整自我认知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行为结果让自己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从而能更好地完成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和计划。 3.鼓励孩子自我反省 和孩子一起回顾一天中做得满意的和不满意的地方。父母可以做示范,先对自己进行反省,如告诉孩子“我也许该换一种方式来做这件事情”,孩子会学习到类似的自省方式。 4.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帮助孩子总结和帮助,能让孩子更好了解自己,逐渐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