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初中生活 做更好的自己|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一)
发布时间:2024-12-12 星期四 10:24点击数:185
  关闭窗口  
       

项目背景

学生步入初中,人生正值少年。生活在新时代的少年,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拥有自我成长的无限可能。在崭新的初中生活里,预备年级的同学们将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开启一段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新的人生旅程呢?

项目概述

本项目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建构基础,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基于知识学习,指向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用学科知识来解决当下的新问题,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引导学生着眼未来,从积极的、正面的角度看到无限可能,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情分析

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初中阶段是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他们要在这个阶段完成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从学生的主观愿望来看,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希望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索,发现初中生活的不同,希望拥有良好的心态,尽快确立目标,积极融入新生活,使自己的中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从客观现实来看,初中学生需要面对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带来的变化,需要处理新生活中各种日益复杂的关系,迎接困难挑战。部分学生缺少对新生活的整体规划意识和能力。

为此,同学们需要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初中生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本项目围绕本质问题:如何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让自己的未来四年更有意义?

驱动性问题

本项目基于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围绕核心概念和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了以下驱动性问题:作为预备年级的学生,我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初中生活,并完成一份适合自己的、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呢?

为了帮助学生分步解决这一大的驱动性问题,本项目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子问题链:

1.我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2.我希望在初中四年里提升哪些能力?

3.如何持之以恒地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项目实施过程

(一)

要想制定一个针对自己的行动方案,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因此,围绕“我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子问题,同学们首先对自己进行全面剖析,深度思考下列问题:当下,我眼中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是什么?我目前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1.通过“我的自画像”项目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大家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用画笔精心描绘出心中独一无二的自己。有的同学在自画像里展现出阳光开朗的笑容,仿佛要将那份乐观积极传递给每一个人;有的则着重刻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凸显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在分享环节,同学们通过自画像了解到其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拉近了大家心灵的距离。




2.通过“夸夸卡”项目活动,同学们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与自信。大家认真地在卡片上书写着,一笔一划都倾注着对自己以及对同伴的真诚赞美。当看到自己所写下的优点时,仿佛重新认识了一个优秀且独特的自己,原本藏在心底的那份自我肯定也被充分激发出来。而在阅读同学们为彼此写下的优点时,教室里更是洋溢着温馨与感动,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注与欣赏。老师还将“夸夸卡”中的高频夸奖词整合成词云图,同学们彼此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张张卡片的传递中愈发深厚,班级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大家带着这份被夸赞的喜悦和对他人的善意,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03.jpg


3.通过撰写“给小蓉的建议信”项目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运用了改正缺点的方法,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身可能存在的类似不足,还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以更客观、全面的视角来剖析自身行为。在互相交流探讨如何给小蓉提出合理且有效的建议过程中,大家的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05.jpg


(二)

进入初中,学生具有改变自己的强烈意愿,此时正是指导其学做规划的好时机。因此,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我希望在初中四年里提升哪些能力?”

在项目活动中,同学们分小组,积极热烈地讨论“这些同学的行为属于学习吗?”这一问题。每个小组都派了一名代表,在黑板上书写伙伴们的讨论结果,并由各小组互相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排版奖。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原来去敬老院做志愿者、阅读科幻作品、主动做家务,都是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养。未来的四年里,同学们要带着这份全新的认知,更加用心地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将其化作成长的养分,合理规划,不仅要提升学业水平,更要提升品质与素养,莫负好时光。


efa5a4b7b67cf54df2240749a5632ab.jpg


(三)

如何持之以恒地朝着这些目标努力?这需要我们先明确目标,并提出可行的具体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设计“我的行动计划书”来确定个人初中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列出时间表,明确落实细节,从而培养规划意识,促进学生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同学们的计划书,内容详尽且极具针对性。有的计划着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致力于攻克学业难点,还详细规划了每日的学习时长与任务。大家都怀揣着改变与进步的决心,期待在落实计划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06.jpg


07.jpg


项目反思

道法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评价,更需要持续地捕捉和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深层次变化。而观察学生们在项目结束后是否能持续地知情意行相统一地发展,则需要构建一个更全面、公正、有效可持续的评价体系,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08.png

项目成效

基于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落实道法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的教育理念。通过由抽象到具体的本质问题,驱动性问题和子问题,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深入剖析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行动化计划书,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促进同学们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学生。

撰稿:沈一帆

     
       
  关闭窗口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