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选题围绕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本章依据长方体的元素、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长方体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进度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以及单元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直观图及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元素在不同图示中的位置关系的辨认存在学习困难,于是我们以年级为单位设计了数学实践主题活动:“令人心动的box”,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知道长方体直观图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联系,掌握各个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促进学科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项目对应的课标内容 该项目要求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特征设计外包装,主要包含立体图形的选择、平面设计图的设计、立体图形的制作和打开方式的设计等,整个过程会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项以数学学科为主的项目化学习。在新课标的数学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十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沟通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探究精神、数学表达能力、数学求证能力、数学批判性思维以及数学文化素养。在本项目中,同学们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利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完成产品的构建和设计,充分发挥个体与团队的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项目目标 核心知识目标 | 1.能够辨认长方体平面展开图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 2.能够分辨平面展开图的画法和直观图的画法的异同之处; 3.能够通过立方体画出平面展开图; 4.能够感受“面”与“体”的转换。 | 学习素养目标 | 1.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乐于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互助、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调整学习方式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并应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挑战性问题 本质问题 | 根据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特征设计外包装 | 驱动性问题 | 1.设计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2.如何画立体图形对应的平面设计图? |
入项阶段 1.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物品; 2.根据物品的形状与大小选择合适的立体图形; 3.画出相应的平面展开设计图的大致图形。 个人制作成果:



探索与形成初步成果 1.根据入项阶段的展示与礼物交换活动,组建若干小组,分别根据交换结果做进一步设计; 2.若干小组根据分组进行探讨选择合适的立体图形进行二次制作; 3.小组分工进行制作,分配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绘画、裁剪、粘合等任务,并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地改进; 4.教师进入项目小组,提出修改建议,引导学生分析阶段成果。 交换活动:






制作过程与设计:





评论与修订 教师帮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善细节与每一阶段的成果,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 出项 包含物品的立体包装一个,包括平面展开设计图。 项目反思 通过对案例效果的评估可以看出项目化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了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同学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平时比较羞涩的同学也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在设计平面图和折叠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对于平面图与立体图的变换有了切身的感悟和理解;同时,在项目完成后,更有同学希望尝试更多有特色的立体图形的制作并付诸实际,极大程度上发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在设计平面展开图的过程中,对于垂直线段、六等分点以及正六边形的画法大家都替出了不同的想法,在团队的合作下,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对比选择出最适合的做法,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然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安排准备工作时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不够显著,导致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任务分配不够清晰,导致在项目初始阶段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去适应团队的节奏。对于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应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善。 撰稿:张晓莹 汪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