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心理学——如何战胜考试焦虑 
中考前最让人焦虑的,就是考试焦虑症了。这种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试的发挥。每个老师都可以语重心长的讲出一个又一个“心态不好”而考试失败的例子。事实上,焦虑的症状(比如心跳加速,流汗)是人体用来应对危机的自然反应,但是这种反应会占据大脑有限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到了解题的思维和反应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缓解这种焦虑呢? 写下你的焦虑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洛克,在《科学》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个非常受瞩目的研究,他认为书写心情可以缓解考试焦虑。在实验当中,他让那些紧张的孩子们,在考试之前花10分钟写下自己的心情,写下那些担忧、烦恼和感受,然后再进入考场。结果发现,认真写下焦虑的考生,不光焦虑程度有所下降,考试成绩也比直接进考场的同学更高。 在临床心理学界,写作被运用在很多心理治疗和干预手段中,临床心理学家有时会推荐自己的病人用写作来整理心情,学会控制情绪。所以,在临考之前花上10分钟来面对心情,写下烦恼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 听音乐来放松 另外一个容易实现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音乐减压。音乐治疗向来在心理学治疗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些国家,手术病人,分娩产妇和接受核磁共振的病患, 都可以要求医院在自己焦虑的时候放些音乐。2004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海因斯就证明了音乐对缓解考试焦虑的作用。他让本校本科学生们在考试之前听着莫扎特的音乐复习10分钟,然后再去考试。考前听过音乐的学生,大体在考试中取得了比其他学生优异的成绩。如果紧张的话你会发现唱歌都会跑调,而把一个歌曲哼得比较平稳了,就不再焦虑了——所以说,听音乐或者唱歌都是缓解焦虑的好办法。这个方法适用于那些不想浪费考前任何一分钟的学生们,他们可以边复习边听音乐,放松自己。 幽默也能缓解紧张 考试前说说笑话,活跃气氛也是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的。200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博克和南达教授就发现,幽默能在考试时起到放松心情,提高成绩的作用。博克和南达教授用自己班级里的学生做了个实验。他们把卷子出成幽默版和严肃版。幽默的版本里时常出现一些吐槽和搞笑段子,然而严肃版本中就是普通的叙述和题目。那些用幽默版卷子的同学,在考试之后的反馈中,都觉得自己心情比较放松。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得到幽默卷子的同学成绩也更令人满意。我们当然不能指望高考卷子能多幽默,但是自己的段子也是有同样的作用的。因为幽默的作用原理,就是让人们暂时“脱离”当下紧张的环境,释放情绪。所以,想想自己喜欢的笑话,身边的趣事,都可以成为考试时情绪的缓冲剂。 
从集体中得到力量 很多老师也喜欢在最后一秒钟把学生们叫到一起,打打气,加加油。 但是怎么打气加油却是一个学问。1980年,心理学治疗组织心理学家萨拉森(Sarason)就发现,小组互相交流的内容不同,对于考试焦虑有着不同的作用。那些说着所谓“互相激励”的话的组员,往往会让小组里的其他成员产生更大的焦虑。“不成功便成仁”或者“加油努力,我必胜利”这种看似气势高涨的话并不能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反而是那些互相怜悯,分享焦虑的组员们,更能体会心情的放松。“考不好也不是世界末日”,“难也没办法,要难大家一起难”这种话,表现出来的接纳和同情,能让那些为自己成绩惴惴不安的考生们放松下来。 适当运动可减压 如果这一个月内你比较焦躁,今天学习学不进去了怎么办?课间的时候做点运动。你们会发现,考试让人焦虑、紧张,但是跑步、冲凉的时候人的心理上肯定不会紧张。因此,在觉得自己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时,让自己运动起来。通过运动,可以将身体上的放松转变为精神上的放松。 现代社会,抑郁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但运动员很少抑郁,因为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而这正是快乐的生化基础。一些研究表明,经常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人大多是那些不爱运动,愿意思考,有着悲观思想的人。考前考生每天坐在教室中,一心只想着学习、考试,不与别人交流,也不愿意出去运动,自然容易抑郁和焦虑。因此,如果考前感觉到比较焦虑的话,就可以出去运动一下,转换一下心境会比较好。 深呼吸助放松 我们平时都会有一个体会,当一个人心情平稳的时候,往往身体也是放松的,反之,当一个人身体放松的时候,心情也往往是平稳的。所以,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紧张心情,完全可以通过生理上的放松而实现,而深呼吸,恰恰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