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他学习的第一个台阶,而是他最初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体则是其父母。因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其实,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了,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家庭,就是孩子的命运。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关键。
我一直不太赞成超前教育,感觉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任务,这个也是与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和所具备的能力相对应的,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宝宝高兴妈妈开心。
幼儿园之前的女儿,就是玩儿,幼儿园阶段,也没着急超前学习,一方面每天晚上给她读关于品德、习惯等养成方面的绘本。另一方面根据她的年龄等特点培养她多方面的兴趣,先后学过民族舞蹈、美术、钢琴、唱歌等等。我的想法是:唐诗、识字、算术等,早晚有一天会学会的。如果提前把小学的知识先学了,那么上小学后她会因为已经会了而不去认真听讲。而艺术的熏陶会让她更自信。也正是因为她没超前学习,所以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和作业习惯。教她的老师都反映说她上课听课特别认真。
多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女儿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转入上海的小学上学,因为上海的小学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了,而她之前只是接触过一点点,所以,英语课堂教师“全英语”教学对她如同听天书。记得第一次默写单词,她只写对了两三个,在班里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她自己也很难过,特别怕上英语课,我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说她也认真听了,就是听不懂,也想学,就是不知道怎么学。于是我就帮她分析,因为她之前拉下的太多了,我们得把之前没有学的英语知识,挤时间补上来,正在学习的英语课程要提前预习,听纳米盒子里的听力然后跟读,提前背会。每天送她上学的路上我俩一起背英语,放学路上,我们复习老师课堂上记的笔记,坚持了一个多月,孩子的英语跟上了,上课能听懂了,并且也越来越喜欢上英语课了。其实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就是我和她最好的沟通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会像听故事一样倾听孩子给我讲她一天的感受:完不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社团课上老师让她当小老师教低年级的小朋友了;班里哪些同学作业不写完被老师留下来了……每天坚持听女儿讲述她周围发生的事情,聆听她的心声,在交流中及时了解她的思想变化,并能根据她的思想行为做一个正确的判定,然后及时正确引导她。?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是唯一没有杂质的享受,比其他任何兴趣都给人以更持久的欢乐”。据研究发现,爱书的孩子其人格特征是温柔、善良、开朗、快乐、幽默、自信,有气质、有同情心,词汇丰富、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习上表现突出。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得好,“唯有读书才是最可靠的,它一直属于我们,即使在年老或孤独的时候,书籍都可以伴随我们。”虽然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我自己也喜欢看书,也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和她一起读绘本或者讲童话故事,遇到喜欢的绘本或者故事,她自己会口述下来;上小学一年级之后,她的语文老师也专门给她们建立了阅读卡,从每天读1-2页到5-6页,一年下来也读了不少书。不过小学低年级阶段她还不是主动读书,只读老师布置的和她喜欢的书,我给她买了好多经典书她不愿意看,我就自己先看,然后把书中精彩的故事讲给她听,她听着挺精彩的,就想去看看完整的故事了。二年级暑假“电子学生证”办理好后,就带她去图书馆借书看,渐渐的喜欢上了阅读,读到了特别喜欢的内容,她自己还模仿着写点。一切知识和技能都是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以我教书的经验,我们数学里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能找出一些数据内在的关系,都源于语文能力。如果孩子从小能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面对将来的考试和学业,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渡过。这也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上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做好家长,默默耕耘,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