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课堂|开学临近 如何战胜焦虑情绪
发布时间:2021-08-21 星期六 20:09点击数:1803
  关闭窗口  
       


不知不觉,暑假已接近尾声,

还有不到10天,

孩子们又将重回校园。

亲爱的家长,面对开学,您和孩子准备好了吗?

是迫不及待、满心期盼,

还是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开学对于家长和孩子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生活事件。今天我们将和家长聊聊,如何利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对“症”下药,调整心态,顺利迎接新学期。

 

临近开学,孩子可能会担心些什么?


不同年级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担心:

预备年级

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老师、同学都将是新面孔,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容易引发孩子的焦躁和倦怠心理。

初三年级

即将进入备战中考的初三年级,开学后将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可能会感到心理压力巨大,从而导致迟迟不能进入最佳状态,甚至产生惧学、厌学心理。

其它担忧

部分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假期作息紊乱,开学后紧张的学习节奏和假期生活反差很大,很容易引发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诱发焦虑情绪。假期生活的放松和闲散,开学后的规律而忙碌,生活节律的巨大改变可能会导致适应不良。

 

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以下这些孩子更容易在这一阶段产生困扰:

抗压能力不强的孩子;

适应性较差的孩子;

在学校经常被批评的孩子;

在学校同伴关系不良的孩子;

成绩不好的孩子;

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孩子。

 

临近开学,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需要特别关注

 

在生理上,表现出失眠、嗜睡,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疲倦腹痛、小便失禁、食欲不振等表现,而且这些表现并无身体疾病层面的原因;

在心理上,表现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不安、心烦、焦躁、情绪不稳定,不愿意去学校等。

当孩子出现这些生理和心理行为反应时,家长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观念: 在从长假到开学的过渡期,孩子面临着从生活作息到学习,到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环境变化,由于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适应能力比较有限,出现这些不适应的表现属于正常现象,但需要加以重视。家长要正确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接受孩子产生这些情绪的合理性,帮助孩子一起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给孩子提供正面的心理能量,让孩子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如果情况相对严重,家长要及时寻求心理老师、心理医生等专业力量的帮助,及时帮孩子调整心态。

 

临近开学,家长可以从“身”和“心”一起着手


身,身体适应开学

1.调整生物钟 进入最佳状态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提前调节,开学之初通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的状态,影响孩子的学习适应。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提前一到两周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在这段时间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地作息,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生物钟的调整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也是身体逐渐回归到开学节奏的过程。

2.合理膳食 为心理“减压”

在开学前,合理饮食也有助于学生“收心”。假期进餐不规律、零食无节制、饮料随意喝,极易导致身体免疫机能下降。开学后高强度、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会使肠胃出现问题,产生不适。很多食物中有与免疫相关的营养素,能改善精神状况、减轻压力。钙是天然的神经稳定剂,能够抚慰情绪、松弛神经;镁可以让肌肉放松、规律心跳;锌能够平衡血糖,使荷尔蒙运作正常;B族维生素是克服压力的有益营养素;维生素C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素的分泌,以对抗精神压力,又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因此,在开学前后,家长在孩子的膳食中增加以上营养元素的食材,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3.体育锻炼 帮助“收心”

开学前要“收心”,但“收心”并不等于要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出去玩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更加厌烦开学生活。在开学前每天进行一到两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对于“收心”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运动不仅能够消耗体力、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改善头晕脑胀、昏昏欲睡的混沌状态,提高精气神,对调整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内心迎接开学

与生理上的适应相对应的是心理上的适应,孩子只有真正接受了新学期的生活,对新学期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足够熟悉和投入,才能顺利应对新学期的挑战。

1.回顾假期生活,谈谈收获感受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可以一起分享收获和遗憾(读书、旅行、娱乐、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相信家长和孩子通过这种“复盘”,会有更多收获。毕竟,“及时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间接地提醒孩子,假期即将结束了。

2.准备开学用品,让开学充满仪式感

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就是一种仪式感。在开学前,家长不妨也营造一些新学期的仪式感,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开学的氛围。比如带孩子去商店选购新的文具,晚上吃完晚饭后安排一段固定的阅读时间,并在睡前整理书桌。这些行为看似平常,但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感觉,那就是:即将开学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要准备好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了。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新学期的生活来说,满满的仪式感会给孩子带来庄重的感觉,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

3.回顾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提前一周到两周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尚留有空余时间加以完善。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同时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提前合理规划和安排开学前的这段时间,查漏补缺,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

4.联系老师同学,分享交流情感

通过一个长假的分离,同学们之间可能都会有一些变化,鼓励孩子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前联系要好的同学或老师,互相分享暑假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挂念,一方面帮助孩子提前进行人际适应,也可以激发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

5.打卡书店图书馆,感受学习氛围

开学前,时间尚能自主支配,家长们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地方,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也可查阅和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或资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为新学期提前做好准备。

 

临近开学,家长注意四要四不要!


在开学适应过程中,家长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心态平和情绪要稳定,不要急躁

开学前精神懒散、生活规律错乱,开学后学习高度紧张,两相比较反差甚大,孩子的心一时收不回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家长引导不当,一味责骂,反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躁、厌学等消极情绪。

2.适应性教育要提早,不要推迟

一般来说,开学前一到两周就要对孩子提前进行适应性教育和引导。调整作息、检查假期作业等都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留有一定的提前量,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3.交流沟通要多引导,不要命令

要以开放、平等、倾听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无论是学习规划、新学期目标、还是长远规划等,得到孩子的认同,计划才可能实现。同时期望要适当,否则还没执行孩子就自动放弃了。

4.疏导方式要多样化,不要单调

如果家长一直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方式,孩子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甚至逆反。家长不妨尝试一些能激起孩子兴趣的新鲜事物或活动,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帮助孩子尽早投入到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来。

 

让我们一起用心

守护孩子的

健康、平安、幸福

让我们一起静心

陪伴孩子

迎接美好新学期的到来!

 

小贴士:


请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依托上海市“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热线,浦东新区24小时心理热线4008206235,和心理咨询邮箱(详见公众号“浦东德育”—联系我们—心理咨询)做好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工作。

 

请收看“家长开学第一课”


市教委组织名医、名师,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上海教育电视台录制了“家长开学第一课”,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成长规律和家庭教育方法,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8 月 24 日(星期二)20:10 将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放初中段“家长开学第一课”,请家长们准时收看!

     
       
  关闭窗口